我們都喜歡聽表揚,不喜歡聽批評,特別是領導的批評,但領導批評人又是我們日常工作中必須面對的課題。批評是關心,是愛護,是負責的態度,是前進的動力,是改進工作、不斷提高的良藥,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不要把領導的批評當作難堪的事,或者埋下心理陰影,甚至影響日后的工作,而是要正確看待批評。古語有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聞過則喜,從善如流”,陳毅元帥有詩“一喜有錯誤,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幫助,周圍是友情”,都是教給我們如何正確看待批評的。
英國學者利斯特曾說過:“我能想象得到的人的最高尚行為,除了傳播真理外,就是公開放棄錯誤。”犯錯和受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從中吸取教訓,一錯再錯。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不吸取教訓,不善聽批評,就不會取得成功。在那些人生最關鍵的時刻,在命運能產生轉折的時候,批評有時候是動力,是催化劑,是人生中最值得慶幸的警句,也是最值得感謝的詞語。一個明智的下屬會以領導的批評為階梯,爬上領導期望的目標,登上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巔。
既然我們認識了保持良好心態,聽領導批評有益這個觀點,就要分清楚領導為什么批評,什么樣的批評方式我們才會真正善聽、聽懂領導的良苦用心,我們才會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應對。
領導批評下屬,有時是發現了下屬做錯了事情,有時是指正下屬的工作態度,有時是惱火下屬做事不到位,有時是槍打出頭鳥或殺雞給猴看,有時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威信、尊嚴和高明,有時甚至是心情不好……
然而,另外一種情況卻頗令當事人迷惑,那就是明明不該挨批,卻挨了一頓訓。為什么呢?
一是領導沒當這個下屬是外人,把對別人不能發的火發在了他的身上,領導此刻有啥說啥,不拿他當外人,更覺親近。
浩波今天挨了領導的罵,本來不是他的錯,但還是被批了。原因是,他和同事一起做事,同事做砸了,但是這個同事上面有人保他,領導不敢批評,只得把氣撒在浩波頭上。他批評浩波,可眼睛在浩波同事的臉上掃了幾次,火力范圍明顯波及到了那個同事,顯然是沒有放過他。明著批評浩波,可批評的內容全都指向浩波同事。過后領導還特意為此事向浩波道了歉,讓領導道歉多不容易啊,但是領導很誠懇委婉地說:“浩波,你受委屈了,我也是一時氣頭上,我了解你的工作能力,我會更關注你的。”之后果然領導更加重視這個下屬,可見當日的批評是不得已而為。
二是領導只是表面上批評,圓個面子,實際上心花怒放,巴不得下屬如此。這種情況肯定是下屬做了有益于領導但是又有違制度的事情。
領導是這樣批評小陳的:“這個小陳,以后不要安排高層親屬也參加公司的旅游,要公事公辦!”領導雖然口頭上批評小陳幾句,但是心里是很贊同小陳的機靈周到。但是如果口頭上不批評幾句,顯得領導徇私情,就沒有威信了。那么如何應對領導的批評呢?如何聽出領導的批評是“虛晃一槍”呢?
1.領導當時批評的動因是否明確。
如果動因和被批評者完全不吻合,那么領導的批評另有原因,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自己令領導不滿意,或者自己做錯了事讓領導發怒,一定要結合實地情況來判斷。不要把所有情況下的批評都視為災難。
2.站在領導的角度審度批評的立場。
很多事情一旦換位思考,馬上就有了新的認識。要像望著萬花筒一樣看待事件,在同一個視角尚且有多種形式呈現,更何況不同視角。如果領導批評時下屬站在領導的立場和角度看待問題,那么領導是否真的不滿下屬做的事,其義自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