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不能僅僅是一個概念,更是一種實際行動。當把敬業變成一種職業習慣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不但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知識,積累許多經驗,還能從全心全意、盡職盡責投入工作的過程中得到歡樂。
我在某本雜志上看到過記者訪問我國著名的一家從事計算機程序設計企業的文章,那天訪問被安排在下午6點半,記者進去的時候,發現整個大樓燈火通明,透過每一間辦公室的玻璃隔墻,他發現,員工們都在聚精會神地工作,似乎沒有誰準備“提前”下班。
他不禁驚詫:“你們這里的上下班時間是不是同其他單位不一樣?”
接待他的副總說:“不!完全一樣,其實早該下班了。也不是因為你來就故意表現出這樣子的,他們已經習慣于把一天的目標徹底完成再離開辦公室,而各自制訂的目標都是滿負荷的。因此,你很難看到他們在晚上9點鐘以前離開辦公室的。”
“那么,是不是早上要來得遲一些呢?”
“不會的,來晚了會沒有泊車位,反而更麻煩。”
那么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支撐他們如此奮發呢?通過與那里的員工簡單的訪談,記者了解到:這大概是從事計算機程序設計工作都始終存在的一種追求完美的心態,每一個人都試圖把自己設計的程序更加合理化,試圖使自己設計的程序更加有效率。這實際上就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當這個過程成為大家工作的常態時,誰也不認為每天多工作幾個小時就吃虧了,反而覺得上下班高峰時段在路上塞車才是寶貴時間的最大浪費。
對工作能不能做到精益求精,關鍵是要熱愛自己的工作,發自內心去追求精益求精的目標,追求完美的實現。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是清潔工,那么他也應該像米開朗基羅繪畫、像貝多芬譜曲、像莎士比亞寫詩一樣,以同樣的心情來清掃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會對他注目贊美:瞧,這兒有一位偉大的清潔工,他的活干得真是無與倫比!”
精益求精的前提是要敢于讓你的老板或者主管挑剔工作中的毛病。不要總是抱怨別人對你的期望值過高,如果你的老板能夠在你的工作中找到失誤,那就證明你還沒有做到精益求精。更不要尋找任何借口,不要搪塞或是掩蓋自己的缺陷,如果你能夠做到精益求精,為什么要讓缺陷存在呢?
中國的神舟5號載人宇宙飛船成功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指定地點,是中國航天科技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要知道這樣一個極其復雜的載人航天系統,要由500多萬個零部件組成的。即使是有99%的精確性,也仍然存在著5000多個可能有缺陷的部分。如何能夠達到100%,那就要消滅那5000個可能存在的缺陷。哪怕是99.99%的精確性,不也還存在50多個可能的隱患嗎?航天的奇跡就在于一定要做到100%,要把一切可能的隱患都測試估計預控到,這樣才能夠確保萬無一失。
按照一般的概率統計,如果一部由13000個部分組成的汽車,其精度能夠達到99.999%的話,那么它第一次發生故障或出現反常情況將可能在10年以后。中國的汽車都還做不到10年以后才出現毛病,德國奔馳汽車就能夠保證20萬公里不動螺絲刀,而正常每年2萬公里的汽車行程,也基本上能做到10年功夫了。這種質量保證就來自員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有一句廣告詞是這樣說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個優秀的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應如此,惟有如此,才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