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優秀的員工難留下?企業老板或管理者是不是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公司給的錢也不少,有一些人才還被公司寵上了天,連老板都敢指著鼻子罵,但為何還是留不住他們的心呢?
海因茨·韋里克說過:關心職員和關心生產同等重要,管理人員既要注重生產,又要關心職員。
若要更好的管理和留下優秀員工,就要知道他們心里想什么,他們難容忍的是什么,這樣才可以對癥下藥,留住核心的人才。千萬別以為那些善于容忍公司各種問題的員工就是好員工,往往這些員工是中庸缺乏斗志的人。
公司逼走優秀員工的問題有很多,總結歸納起來共有10個,也暴露出企業管理的劣根性,值得引起重視。歸納如下:
對于普通員工來說,公司的目標和規劃其實跟他們沒啥關系,但是優秀員工很重視。他們希望能夠跟隨著公司一起成長,也希望公司有遠大的目標和相互成就的契合點。
一些小作坊式的公司可能連規劃都沒有,一直改目標,這容易讓優秀員工失去方向,看不到未來,沒有價值感。
有的企業或管理者喜歡以打擊員工為“樂趣”,總是看不慣員工做的事,稍有不順眼就開始指責。而當員工做得好時,又覺得這是應該的,有什么可值得表揚的。
這種冷冰冰的管理,沒有讓員工感受到應有的尊重,時間久了,正常人都受不了。優秀的員工更不愿將就自己,把自己的傲氣和自信都磨沒了。
遲到扣錢、忘記打卡扣錢、沒戴工牌扣錢、工作沒有下工作單罰款、計劃不按時交罰款……
扣扣扣,罰罰罰!不知道哪里來的那么多管理機制,沒有給員工帶來正確的指引,只會讓員工覺得這個公司喜歡抓員工的毛病。做事畏手畏腳,成天應付這些管理制度就夠了,就別談什么創造性發揮了。
企業追求效益無可厚非,但過于追求利益就顯得毫無人情可言。
曾遇見一家年利潤超過200萬的企業,從不主動給客戶送禮,逢年過節都是要求業務員給客戶送過節禮品。而這些禮品的費用由業務員自行掏腰包,公司不負責報銷。最可笑的是,這些業務員平均月薪也才6000多元,并非有高收入,但要公司出錢送禮,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家公司還讓員工每月平攤廁紙費用,每年的年會聚餐預算不可以超過2000元,即便是團隊人數超過了20人,預算也是不變,老板還美其名曰“節省是最大的美德”。
文化是一家公司的靈魂。對于員工而言,文化不是貼在墻壁上的口號,更不是做得好看的海報,而是企業實實在在對顧客、對員工的一種承諾和精神導向。
難以想象一家缺少文化,缺少人文關懷的公司可以走多遠。文化的缺位也必然導致公司與員工間的關系生硬,缺乏溫度。
“跟我干”和“給我干”雖然是同樣的指令,但給員工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反應,逼走優秀員工的也許就是上級領導的一句“給我干”。
企業不尊重人才,認為付了錢你就要給我干活,哪里有那么多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照做就是了。其實人才需要被尊重,被激發創造性,若只是要簡單執行的員工,何必花那么多錢請人呢,找個聽話的學生就好。
優秀的員工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前景十分清晰,他們希望能夠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自己也能有所成就。所以,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如果無法給到優秀員工明確的職業晉升通道,讓這些員工工作一兩年后還是原地踏步,那么他們的流失幾率就會增大。
這一點是最致命的,管理者總是優柔寡斷,不愿意做出決策,下屬就會同無頭蒼蠅一般亂撞。出了問題還撇得一干二凈,說不是自己的決定,是下屬要這么做的,自己也不同意。
你倒是早一些說出決定啊,下屬被逼無奈必須要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按照自己的經驗,先解決眼前緊急的事。管理者的馬后炮,讓優秀員工難以忍受。
有的時候不是員工不努力,也不是沒有客戶,而是公司的產品缺乏核心的競爭力,無法在行業內取得優勢,所以企業很難做大。優秀員工看在眼里,知道即便多努力也難以將企業做大,銷量做高,最好的選擇就是離開。
如果一家公司里的員工做好和做壞結果都一樣,做不好的員工不但沒有處罰,還可以在企業里偷著懶,那么,那些優秀的員工為何要拼盡全力去做到最好呢?
因為是老員工,因為是與領導有親戚關系,所以就可以有保護傘,不被公司處罰。而那些新入公司的人,那些沒有靠山的員工,遇到一點點問題都要被放大,有誰又愿意繼續留下去受氣呢?
又到一年年尾時,許多員工開始蠢蠢欲動,一邊等待著公司趕緊發完年終獎,一邊尋找著下一份工作的落腳點,這些人當中,不乏優秀的員工。企業若想要留下優秀的員工,不妨深入溝通,并根據以上十個因素進行自檢,看看企業是否存在著同樣的毛病,提早修正,提早規避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