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當老板,說起來意氣風發,灑脫豪氣,但真要做起來一定是困難重重。大家只看到那些成功企業家的侃侃而談,有誰看到大多數人折戟沉沙?企業要生存而后才能發展,如何站穩腳跟是老板們以及主管們始終要考慮的課題。綜合失敗者的經驗教訓,要解決這個問題,企業一定要做好以下10件事兒,缺一個都不行。
1.規劃戰略
不要以為公司小,就不用考慮戰略,這東西不是高大尚的形式,而是自身定位和發展方向的深刻思考,是一個企業組織誕生之初就應當形成的構想。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預期又是什么,后續發展才有章可循,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機會主義,注定走不長遠。
2.制定目標
目標就像燈塔,在紛亂的環境中指引前進的方向。企業發展有目標,有利于統一認識,集中力量做最有價值的事;部門建設有目標,有利于樹立科學積極的組織氛圍導向,成就有戰斗力的團隊;人才培養有目標,有利于源源不斷地打造精兵強將,為公司持續創造價值。
3.凡事計劃
大到項目運作,小到平常瑣事,計劃先行的習慣一定要貫徹到每個部門每個人,有計劃,能提前識別風險和難點,心中有數地做事兒,沒有計劃,全憑拍腦袋,一定一團亂麻,甚至任務執行失敗。
4.制度流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很多小公司不是因為市場不景氣,也不是因為人員能力不足,就是因為忽視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健全,導致大家遇到事情不知道標準和方法是什么,問來問去,不僅低效,而且容易犯錯,導致事務進展不順。制度是真正的老板,流程是方法的模板,搞定這倆事兒,效率會大為改觀。
5.責權到位
很多小公司,尤其是親朋合伙起家的,責權很模糊,老大未必全說了算,決議的出臺基本靠商量,出了問題,也不好意思追究誰的責任。這樣的公司從一開始就弱于他人。管理體系清楚,責權分工到位,大家各司其職,整個組織才能正常運轉,否則勢必造成朝令夕改或者令出多門,做事前七嘴八舌,做事中胡亂干涉,出問題時互相指責。
6.風險把控
任何事情都是失敗風險的,企業組織如果沒有風險預判和規避動作,非常容易遭遇挫折,甚至蒙受損失。在項目啟動階段,規劃專人進行風險識別,項目過程中,主管盯住風險規避情況以及突發狀況,項目結束后,專門組織問題復盤,如此,才能少犯錯,越來越正確地做事。
7.監督檢查
把事兒安排下去了,就坐等結果,那手下交付的東西一定和預期的有出入,不是質量不合格,就是做的根本就是錯的。這并不全是員工的錯,錯在管理上缺失了監督檢查的環節,永遠別指望員工靠自覺性把工作做到極致,和員工利益掛鉤的監督檢查才是不出錯,保質保量的靠譜措施。
8.人才激勵
一個企業組織,最關鍵的資產就是人才,能招到人才,留住人才的公司,必然日益壯大。不下本錢是沒辦法確保手下有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的,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嘛,寧可老板吃咸菜,也不能虧待了人才。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有競爭力的薪酬標準和體系,是公司長遠發展的大策略。
9.完善培訓
不要指望招到的員工能夠快速進去角色,獨當一面;也不要幻想員工能積極主動的鉆研業務知識。沒有完善的培訓機制,人員不可能獲得持續進步,而沒有進步會傷害積極性,進而導致人員流失。平時多練兵,戰時才能用兵,而且,通過人員培養,不僅提升團隊實力,同時也提高了員工歸屬感和向心力,更能實現技術資產的積累和豐富,可謂一舉三得。
10.績效考核
員工來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給的少,招不來能人,給的多也不一定出力,如果干多干少一個樣,大家就都混日子。所以多給錢未必效果好,關鍵是得制造分配不均,干得好,數錢數到手軟,干得差,可能保不住飯碗!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績效考核制度,以業務貢獻作為唯一考核標準,這才能有效激發員工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