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無論對家長還是高考志愿規劃師來說都有很多“坑”,比如說填報時機、大學名氣影響、所謂的“熱門專業”……今天,藍鯨國際教育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一下常見的高考志愿填報“踩坑”點,希望對家長及高報師們有所幫助。
1
孩子負責考分家長負責填報志愿
這種現象絕對是當下80%家庭的高考現狀。考生不用關注什么專業、學校的知識,只要努力考出一個好成績,而家長則把填報志愿的所有活都攬到自己身上,或者是根據自己的理解、或者是根據身邊人的推薦、一部分簡簡單單的高考志愿填報指導課程給孩子一個志愿填報方案。
但是,這樣的志愿填報方案完全沒有考慮考生的興趣及意愿。孩子到底最想學什么專業?最想去哪里學?孩子的特質是否適合這些專業?孩子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你是否真的懂?所以,本應該屬于孩子的高考志愿,最后填出來的可能是父母的志愿,或者是父母自己曾經想實現而未能實現的理想,這根本不是孩子最想要的、最適合的、最科學的志愿。
高考志愿填報應該是家長和考生共同完成的,而且更側重于考生的意愿。所以,高考志愿規劃師們在輔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和家長考生的溝通,很多考生興趣不明,要用科學的方式引導!
2
等到高考分數出來以后才開始填報志愿
很多人表示,志愿填報一定要等到高考成績公布后,不然不就是無用功嗎?大錯特錯!
提前研究和分析孩子的目標專業和院校,這項工作越早做越好。一些特殊的招生途徑在很早就開始報名。準備資料,即使是統考招生,也要提前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比如說:本省今年的報考規則,專業和職業的分析,院校的層次和分類,孩子自身的興趣、性格、能力等特征,目標院校的招生章程等等,這里面涉及到500多個專業和上千所院校,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在兩三天時間里就能吃透。
3
志愿填報順序就是大學排名
不少家長在志愿填報時特別重視過去大學的排名和曾經的大學光環。實際上不少大學的排名都是商業機構做出來的,科學性也有不少質疑,我們可以參考,但不要太當真,即使是當年最新的排名位次表。
還有就是認為只有985、211、雙一流就是好大學,雙非院校是怎么樣也沒沒辦比過這些所謂的名校的!但,實際上,近些年,不少非雙一流的大學這幾年的錄取分數都超越了一些985高校,比如深圳大學,這幾年的錄取分數都比985院校的東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高,而且就業率和學生的滿意度都很高。
所以,大學排名僅僅是個參考!一定不能按照大學排名排序志愿順序表!
4
望文生意,根據學校名字確定志愿
近幾年,大學改名成風,很多學校聽起來非常高大上,但實際上是個民辦的或者基礎薄弱的本科院校。比如2017年浙江考了646分的學霸填報了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并被錄取的烏龍事件,這個學校是一個獨立學院,嚴格意義上講和同濟大學沒有什么關系,但就因名字接近迷惑了不少考生和家長,讓那些不了解大學的家長和考生一不小心跳進了大坑。
因此,信息收集很重要!招生簡章、學校官網、院校簡介等等都要仔細查看.
5
追求“熱門”專業
冷門專業就業不好,這幾乎是所有家長及考生的共同想法。
所謂的熱門專業是根據每年報考的人數來的,或者是近幾年就業較好的專業。但要知道,熱門專業通常招分也是最高的,在報考前有沒有想過熱門專業不一定是你所適合的專業?當下的熱門專業等你畢業的時候還可能是熱門的嗎?如果你填報了熱門專業就要考慮可能被調劑甚至被退檔的可能。學校的優勢專業不一定是分數最高的專業,但通常是學校的品牌專業,師資有保障,教學體系相對完善,考研考博的上升路徑較清晰,就業通常也會不錯。選擇一個學校的優勢專業是明智之舉。
6
專業調劑不怕,入學后再轉專業
不少考生為了避免滑檔、退檔,選擇服從調劑,抱著的想法就是保證學校錄取的情況下在轉專業。但是,絕大部分高校轉專業并非易事。
不少高校明文規定:允許在大學一年級學生中5%的優秀學生,根據學業成績重新選擇自己想讀的專業。
實際上,真正能夠利用這類政策成功轉專業的學生并不多,各高校轉、換專業管理辦法都有條條框框加以限定。
志愿填報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簡簡單單收集幾個學校和專業的信息就可以。不管是是新高考選科還是特殊途徑招生,都需要提前準備!高考志愿規劃師們也要造作準備,服務2022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