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是一種禮儀,人與人之間、團體之間、國家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握手。這個簡單的動作也因此被賦予豐富的內涵。一般說來,握手表示友好,可以溝通原本隔閡的情感,可以加深雙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賀、鼓勵,但同時,也能傳達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虛假、傲慢。團體領袖、國家元首之間的握手往往象征著合作、和解、和平。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握手也許不計其數,然而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幾次:第一次見面的激動,離別之際的不舍,久別重逢的欣喜,誤會消除、恩怨化解的釋然,等等。
在宴會中,人們通常都會先握手,再加以寒暄。與陌生人也好,與久違的朋友也罷;在餐前也好,在宴后也罷。握手,都是一種禮節。
我們應當從伸手的先后、握手的細節、相握的禁忌等三個方面加以注意:
一、伸手順序:在正式宴會中,握手都講究“尊者居前”,即身份較高者應首先伸手過來,否則會顯得失禮。
具體而言:女士同男士握手時,應由女士首先伸手。長輩同晚輩握手時,應由長輩首先伸手。上司同下級握手時,應由上司首先伸手。另外,賓主之間的握手則較為特殊。當客人抵達時,應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歡迎之意;當客人告辭時,則應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主人可就此留步。
二、握手細節:在握手這一看似簡單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1.神態。應當以專注、認真、友好的神態與他人握手,通常應目視對方雙眼,面含笑容,并且同時問候對方。
2.姿勢。最為禮貌的握手應在距對方1米左右的位置主動伸出右手,握住對方的右手手掌,上下稍微晃動一兩下,并始終保持晃動垂直于地面。
3.力度。與他人握手,一定要把握好力度。用力過重會使對方難以接受而產生反感,若用力過輕,則難免有怠慢對方之嫌。
4.時間。在普通的場合,與人握手應持續3秒左右最為合適。
三、相握禁忌:在正式場合與他人握手時,主要有以下五點禁忌:
1.切忌用左手與人相握。以左手握手通常會被認為是非常失禮的舉動。
2.切忌戴手套與人相握。只有女士才允許在社交場合戴著薄紗手套與人相握,其他情況均應主動脫下手套。
3.切忌戴墨境與人相握。戴墨鏡總給人以設防的感覺,在握手這樣坦誠交往的過程中,戴墨鏡的情況更是不應出現的。
4.切忌用雙手與人相握。只有熟悉的朋友之間才可以用雙手相握。對于一些初識之人,尤其當對方是異性時,兩手緊握對方的一只手是有欠妥當的。
5.切忌以臟手與人握手。雙手干凈是與人握手的基本條件,以臟手、病手與人相握,都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赴宴的時候,握手就體現出了其特有的意義。只有發型、禮服和容貌是不夠的。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定會有禮貌地與人握手。手是人的第二張臉,我們應該學會用這第二張臉,表達自己的敬意,傳遞友好的信息,展現自己的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