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扣傘,和一個孩子計較,有失臉面。不過,那孩子的話,不管我是怎么不屑一顧,卻還是記在了心里。我開始悄悄地留意,發現孩子的話一點不錯,日本人的確是人人都上車扣傘的。
“哦,對不起,這位先生,”理發師笑著向我打招呼,“實在對不起,我忘了向您說明,他比您先到的,后來去上廁所,所以,您看?!?/div>
“上廁所?我才不信呢!怕是熟人吧!”
“這位先生,您怎么不相信我的話?”理發師好像有點傷心,“我從來都是一就說一,二就說二的,大家都是客,我何必騙您。”
我正想提高嗓門,已經就座的那位又下來了,“對不起,我拉肚子,又憋不住了?!闭f完捂著肚子急匆匆地走了。
理發師邊理發邊對我嘮叨:人與人之間,最要緊的是互相信賴。你騙我,我騙你的,還怎么共同生活下去。
又到了年關,推門進去,一屋子的人。我猶猶豫豫地坐下,理完發還要去上班,不知來得及不?而今天不理的話,以后更沒時間了。我顯得有點坐立不安,不時抬腕看表。理發師注意到我的焦躁,理完手中的一個,便問我:“先生,您是否有急事?”
“是的,我還要去上班,”我隨口回答,并不抱什么奢望。誰知我這一說,理發師就向前面幾位打招呼,而前面幾位都紛紛表態說沒關系的,讓他先理好了。
于是,理發師就笑容可掬地向我作了個請的姿勢。我大出意外,向幾位道謝后,就坐上了理發椅。 理發師還是邊理發邊嘮叨:只要有急事,說一聲就是了,大家都相信。。。。。。沒有急事,誰也不會開這個口,您說呢?
換貨就這么簡單
乘車,或許是最容易發生爭吵的公共場所,而日本人則以掛在嘴邊的“對不起”將干戈化為玉帛。那么,在日本商店里呢?
有一次,我陪一個來日本出差的朋友買衣服,兜好大圈,她才挑中一件。女同胞買衣服仔細,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了半天,最后還問我:怎么出廠標記上盡是英文?我早就不耐煩了,說一定是外國進口或日本出口的貨。誰知買回去仔細一看,標記上明明白白寫著:Made in China!
她急得要哭,說吃了幾天方便面才省下的錢,說好不容易來一趟日本,卻在日本買了件中國貨。。。。。。
我雖然在心里贊嘆中國服裝進步神速,卻不免也有點窩囊,再加上她的哭喪臉,便下定決心說:咱們去退!
“能退嗎?”她疑惑地睜大了雙眼,“找什么理由呢,總不能說因為是中國貨。”
“這?!蔽乙粫r有點語塞,“我們就說回去一穿,覺得太小?!?/div>
“可是,我試穿過呀,而且,人家說只能換不能退怎么辦?換一件,還是中國貨怎么辦?”
我被她問得直撓頭,兩人商量來商量去,就是沒有良策。最后,我只能破釜沉舟了,說:“不讓退,我們就鬧,鬧得它天翻地復!”
我們帶著衣服,如臨大敵一般來到商店。真是出師不利,剛才那位小姐已經不在。我暗暗捏了一把汗,今天看來要打回票!
也許是因為“做賊心虛”,也許是因為要胡謅理由,我的日語糟糕得結結巴巴,緊張得連旁邊的她都發起抖來。說了半天,那位小姐才聽明白,她笑吟吟地說:“ 沒關系的,您不用說那么多理由,只要顧客不滿意,我們包退包換?!闭f著驗收了一下,就把錢退給了我們。臨走,小姐還送我們到門邊,深深地鞠著躬說:“給你們添麻煩了,歡迎下次光臨?!?/div>
虛驚一場,我真是高興得手舞足蹈,女同胞卻有點過意不去,站住腳說:“難為人家小姐如此禮待,要么我們再去看看,有沒有其他合適的?”
拗不過她的歉意,我們又一次來到那家商店。小姐又是深深地一鞠躬,然后笑吟吟地目送我們去瀏覽,直到我們在一件衣服前站住了腳,她才飛快地趕過來。終于,女同胞了卻心愿,買到了一件地地道道的日本貨。